安徽公务员考试论坛_安徽事业单位招聘_合肥/六安/蚌埠/淮南人事考试网-【尚优公考】

搜索

面试热点:个别干部精于“琢磨人”

2025-9-10 09:59 15

摘要:    预测答题:  现实中,有少数干部精于“琢磨人”,他们揣摩上意、编织关系、攀附权势,将“人际学”奉为晋升圭臬。对此,请你谈谈自己的认识和看法。  【参考解析】  干中所提到的“精于‘琢磨人’”的现象 ...

  预测答题:

  现实中,有少数干部精于“琢磨人”,他们揣摩上意、编织关系、攀附权势,将“人际学”奉为晋升圭臬。对此,请你谈谈自己的认识和看法。

  【参考解析】

  干中所提到的“精于‘琢磨人’”的现象,其本质是极少数干部价值观扭曲、权力观异化的表现,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一种深层变种,更是对健康政治生态的一种侵蚀。这种将“人际学”奉为圭臬的行为,与我们党倡导的忠诚、干净、担当的要求背道而驰,值得我们高度警惕并坚决反对。

  这种现象的危害是深重且多方面的。

  首先,它严重侵蚀了干事创业的根基。当一部分干部的精力不再聚焦于本职工作、服务群众和发展大局,而是耗费在揣摩领导喜好、钻营人际关系上时,其结果必然是工作的虚化、落实的空转。这不仅造成公共资源的巨大浪费,更会贻误地方发展和民生改善的重要时机。长此以往,会让那些踏实苦干、能力出众的干部感到寒心,挫伤整体队伍的积极性,最终损害的是事业发展的活力和效率。

  其次,这种行为严重污染了政治生态的空气。它把正常、健康的同志关系庸俗化为人身依附、利益交换的“圈子文化”。当关系网络取代了规章制度,个人好恶凌驾于客观标准之上,公平正义就会被践踏,选人用人的公正性就会大打折扣。这不仅容易滋生“劣币驱逐良币”的逆向淘汰,更会成为腐败滋生的温床。一个单位、一个地方如果盛行这种风气,必然是乌烟瘴气,离心离德,损害的是组织的凝聚力和政府的公信力。

  更深层次的危害在于,它扭曲了干部成长进步的“指挥棒”。一旦这种“琢磨人”而非“琢磨事”的潜规则被部分人视为“成功秘诀”,就会传递出极其错误的用人导向。它诱导一些意志不坚、信念薄弱的干部,误以为提升能力、真抓实干不如攀附关系、投机钻营有效,从而偏离了党员干部健康成长的正道。这不仅是对干部个人的极大不负责任,更是对党和国家事业可持续发展的严重威胁。

  要铲除这种“精于琢磨人”的歪风邪气,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需要多措并举、综合施治。

  第一,铸牢思想根基是根本所在。必须持续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宗旨意识教育和纪律规矩教育,引导干部深刻认识到权力的本质是责任、姓公而非姓私。要不断强化党性锻炼,教育干部正确对待组织、正确对待他人、正确对待自己,将心思和精力真正用在提升履职本领、服务人民群众上。要大力弘扬忠诚老实、公道正派、实事求是、清正廉洁等价值观,让正确的政绩观、进步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第二,扎紧制度“笼子”是关键保障。关键在于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和各项议事决策规则,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要坚持和健全科学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坚决破除唯票、唯分、唯年龄等简单化倾向,更加突出实践实干实绩导向,把干了什么事、干成了多少事、干的事组织和群众认不认可作为评价干部的主要依据。要落实落细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凡提四必”等制度要求,确保程序透明、过程公开、结果公正,让“关系网”失去市场。

  第三,强化立体监督是有效手段。要充分发挥党内监督的主导作用,畅通群众监督、舆论监督渠道,织密监督网络。要将干部“八小时内外”的表现都纳入监督视野,特别是关注其人际交往是否符合规范。要严肃组织生活,用好批评和自我批评武器,对热衷搞“圈子文化”、投机钻营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抓早抓小、及时提醒、坚决纠正。对构成违纪违法的,要依纪依法严肃处理,形成强大震慑。

  第四,鲜明选任导向是治本之策。在选人用人上,要突出政治标准,坚持事业为上,注重在改革发展的主战场、维护稳定的第一线、服务群众的最前沿发现和使用那些政治坚定、能力突出、作风过硬、实绩显著的干部。要通过精准识别、大胆使用、形成集群效应,向全社会、向所有干部传递一个清晰信号:实干者得实惠、有为者才有位,组织信任和选拔的是那些肯实干、敢担当、有真本事的人,而不是精于“琢磨人”的“官油子”。

  “精于琢磨人”的作风沉疴,如同一块损害政治健康的毒瘤,若不坚决切除,必将侵蚀肌体、贻害长远。作为新时代的干部,更应深知肩上责任重大,要把“为公”作为干事创业的出发点,把“实干”作为实现人生价值的真途径,把“干净”作为立身处世的硬底线。唯有如此,才能不负时代重托、不负人民期望。我们相信,通过持续深化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完善制度体系,大力弘扬新风正气,必将从根本上铲除这种歪风滋生的土壤,营造出崇尚实干、锐意进取、风清气正的浓厚氛围,汇聚起推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磅礴力量,在新征程上书写无愧于党和人民的崭新篇章。

官方微信

手机APP

微博

联系电话:400-310-320 官方微信:sygk100 邮箱:616060907@qq.com; ICP备案号: ( 皖ICP备2023002217号 )
© 2001-2023 Discuz! Team.   Powered by Discuz! X3.4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