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2017年半月谈(第20期)(精选) 十九大特别报道: 求索现代化中国方案·八问之一 现代化何以成为代表文明进步的世界现象 18世纪以来,现代化逐步成为一个世界性的现象。今天,世界上几乎所有国家都有意识或无意识 ...
2017年半月谈(第20期)(精选)【2】
求索现代化中国方案·八问之二 在现代化指标体系中,中国坐标如何 “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变化是永恒的存在。通过对世界现代化进程的指数评价,可以动态监测世界现代化进程。 现代化指数是反映国家现代化水平和重要特征的发展指标,是世界131个国家的现代化水平评价的结果,包括第一次现代化指数(1950年至今)、第二次现代化指数(1970年至今)和综合现代化指数(1980年至今)。 衡量现代化国家的多元标准和指标 第一次现代化指数反映不同国家和地区完成第一次现代化的进展(第一次现代化是以工业化、城市化和民主化为典型特征的经典现代化)。 其特点主要是可以比较好地表征发展中国家的实际水平,不能完全反映发达国家的实际水平;随着越来越多国家完成第一次现代化,其适用对象减少;指标和标准值是固定的。 第二次现代化指数反映不同国家和地区第二次现代化的进展(第二次现代化是以知识化、信息化和绿色化为典型特征的新现代化)。 其特点为能够比较好地表征发达国家的实际水平,不能完全反映发展中国家的实际水平;随着越来越多国家进入第二次现代化,其适用对象增多;指标和基准值是可变的。 综合现代化指数则反映不同国家和地区现代化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的相对差距。特点为可以同时表征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相对水平,适用范围比较广;指标和参考值是可变的,可称为相对现代化指数,主要反映“相对水平”。 20世纪80年代,美国学者英克尔斯教授访问中国,提出经典现代化的11个评价指标。中国科学院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选择其中10个指标(人均国民收入、农业劳动力比例、农业增加值比例、服务业增加值比例、城市人口比例、医生比例、婴儿死亡率、平均预期寿命、成人识字率、大学普及率等)作为第一次现代化的评价指标。 发达国家在20世纪60年代前后完成第一次现代化,在70年代以来进入第二次现代化。第二次现代化评价包括知识创新、知识传播、知识应用I和知识应用II等四大类指标和16个具体指标。 其中,知识创新是指在世界上首次发现、发明、创造或应用某种新知识,包括科学发现、技术发明、知识创造和新知识首次应用;知识应用I为改进生活质量,知识应用II为改进经济质量;物质产业包括农业和工业。 综合现代化则是两次现代化的协调发展。综合现代化评价,选择第一次现代化和第二次现代化的共性指标,同时适用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可以反映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相对水平。 值得提醒的是,世界现代化指数反映世界131个国家、不同组国家和世界平均的现代化水平,它体现世界现代化在经济、社会、文化和环境等领域的综合水平,它没有包括政治等领域的现代化水平。 客观地说,世界现代化指数,只是反映了现代化的部分内容,而不是全部内容。 中国现代化指数及在世界的方位坐标 中国现代化探索和建设进程大致包括三个阶段:1840/1860年~1911年清朝末年的现代化起步;1912年~1949年民国时期的局部现代化;1949年以来的全面现代化建设。 当前,中国现代化指数和方位坐标如何? 现代化研究界普遍认为,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中国现代化水平与世界中等发达国家的差距比较小,但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比较大。 中国现代化指数包括中国第一次现代化指数、第二次现代化指数和综合现代化指数,反映中国现代化在经济、社会、文化和环境等领域的综合水平。 以2014年为例,中国第一次现代化指数约为99,在世界131个国家中排第51位;中国第二次现代化指数为45,世界排名第51位;综合现代化指数为42,世界排名第63位。 从国际视野研判,中国仍具有较大国际差距。 仍以2014年为例,中国第一次现代化评价指标中,人均国民收入指标没有达标; 中国第二次现代化评价指标中,知识产权出口比例、人均知识产权进口、人均知识创新经费、人均国民收入、人均购买力、单位GDP的能源消耗等指标,与国际差距较大; 而在中国综合现代化评价指标中,人均知识产权贸易、人均知识创新经费、人均国民收入、人均购买力、能源使用效率、人均制造业等指标,与国际差距比较大。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现代化指数在不断向国际追赶。据最新数据显示,与2000年相比,中国现代化水平有较大提高: 中国现代化水平的第一次现代化指数提高了23点,世界排名提高29位; 第二次现代化指数提高了14点,世界排名提高27位; 综合现代化数提高了11点,世界排名提高16位。 中国实现现代化的战略选择 未来中国的现代化之路,战略选择无外乎三种: 第一种,继续进行第一次现代化,将来再考虑第二次现代化; 第二种,同时开展第一次现代化和第二次现代化,两次现代化协调发展; 第三种,直接进行第二次现代化。 研究者认为,第一条道路是不可取的,第三条道路是走不通的,第二条道路是最现实的。 中国比较合理的战略选择应是,同时进行第一次现代化和第二次现代化,实现工业化和知识化的协调发展。 我国现代化建设将可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工业化为主和知识化为辅阶段,基本实现第一次现代化,建立第二次现代化的物质和知识基础; 第二阶段,工业化和知识化并重阶段,全面完成第一次现代化,知识经济具有相当规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第三阶段,知识化为主阶段,知识经济超过物质经济,知识社会初步形成,第二次现代化从起步期进入成熟期。 而从区域协调发展进度研判,我国东部沿海发达地区适合全力推进第二次现代化,中西部部分中等发达地区第一次现代化和第二次现代化并重,西部欠发达地区优先发展第一次现代化,同时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