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公务员考试论坛_安徽事业单位招聘_合肥/六安/蚌埠/淮南人事考试网-【尚优公考】

搜索

面试热点:AI造假成“薅羊毛”利器

2025-11-12 08:54 13

摘要:    预测押题:  近日,有电商平台商家在社交媒体上反映,个别消费者利用AI工具生成虚假的商品瑕疵图片,要求商家“仅退款”。对此,谈谈你的看法。  【参考解析】  利用AI工具生成虚假商品瑕疵图片骗取“仅退 ...

  预测押题:

  近日,有电商平台商家在社交媒体上反映,个别消费者利用AI工具生成虚假的商品瑕疵图片,要求商家“仅退款”。对此,谈谈你的看法。

  【参考解析】

  利用AI工具生成虚假商品瑕疵图片骗取“仅退款”,看似是个别消费者的“小操作”,实则是技术滥用下的失信违法行径,严重侵蚀电商生态的信任根基,绝非可忽视的“小事”。

  该行为的消极影响集中体现在三个核心主体,对电商生态造成连锁破坏。

  第一,严重冲击商家经营信心。尤其是抗风险能力较弱的中小商家,不仅要承担货物损失,还需投入额外成本处理售后纠纷、举证维权,部分商家甚至因频繁遭遇恶意退款陷入经营困境,直接削弱市场主体的活力。

  第二,扰乱平台运营秩序与信用体系。平台为提升用户体验设置的“仅退款”机制,本是优化服务的举措,却被恶意利用为欺诈工具,既增加平台审核压力与管理成本,还会因误判或漏判损害平台公信力,降低用户对规则的信任度。

  第三,最终损害全体消费者利益。商家为规避风险,可能通过提高商品定价、缩减服务投入等方式转嫁成本,让合规消费者买单;同时,恶意退款挤占正常售后资源,导致真实有维权需求的消费者效率降低,破坏消费环境的公平性。

  深究问题根源,可归纳为技术、规则与意识三方面的短板叠加。第一,技术门槛降低与识别能力滞后的矛盾突出。第二,规则设计与监管惩戒存在不足。部分平台“仅退款”机制侧重消费者体验,简化审核流程却忽视商家权益,导致商家举证难;第三,部分消费者诚信与法律认知缺失。受“占便宜”心态驱动,一些人将“恶意退款”视为“小聪明”,忽视其违法性。

  要破解这一问题,需结合电商行业实际,从多维度发力、形成合力。

  第一,平台需扛起主体责任,强化技术防控与规则优化。一方面加快部署AI伪造图片识别技术,通过元数据溯源、像素分析等手段核验证据真实性;另一方面调整“仅退款”规则,明确消费者需提供“多角度、带时间戳的瑕疵证据”,降低商家举证难度,平衡双方权益。

  第二,监管部门要完善制度与惩戒机制。细化《电子商务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适用条款,明确AI虚假证据的法律责任;同时推动跨平台信用共享,将多次恶意退款者纳入“失信名单”,限制其消费、信贷等权益,提高违法成本。

  第三,商家与社会需协同发力。引导商家发货时留存“商品细节+物流”视频证据,遭遇恶意退款及时依法维权;同时通过平台弹窗、社交媒体科普等方式,向消费者宣传该行为的法律后果,倡导诚信消费,从源头减少失信行为发生。

官方微信

手机APP

微博

联系电话:400-310-320 官方微信:sygk100 邮箱:616060907@qq.com; ICP备案号: ( 皖ICP备2023002217号 )
© 2001-2023 Discuz! Team.   Powered by Discuz! X3.4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