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工程大学是一所以工为主的省属多科性高等院校和安徽省重点建设院校,是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项目建设高校,坐落在国家级开放城市芜湖。学校设有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等13个二级学院和继续教育学院,有74个本科专业,12个一级学科,7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5个工程硕士领域。有控制科学与工程省级重大建设学科,以及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纺织工程、发酵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设计艺术学等6个省级重点学科。与地方政府共建安徽工程大学国际工程师学院、安普机器人产业技术研究院、宣城产业技术研究院、创意产业研究院、增材制造研究院等。学校大力实施“人才强校、创新驱动、开放办学、特色发展”战略,正向着“国内知名、省内一流的地方特色高水平大学”的建设目标奋进。真诚期待海内外优秀人才加盟。 一、招聘原则 1.坚持党管人才、对岗招聘; 2.坚持面向社会、公开招聘; 3.坚持全面考察、择优聘用; 4.坚持分类施策、重点支持。 二、招聘基本条件、对象及待遇 (一)基本条件 1.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 2.遵守宪法和法律; 3.具有良好的品行; 4.岗位所需的专业或技能条件; 5.适应岗位要求的身体条件; 6.岗位所需的其他条件。 (二)招聘对象及待遇 1.招聘对象及待遇如下表所示。 安徽工程大学2020年度公开招聘对象 人员 类型 | 基本条件及要求 | | 学科带头人 | 一类人才: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外籍院士;国家实验室、国家重点(工程)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研发平台首席科学家或负责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和科技重大专项首席科学家或专家组负责人;近5年国家自然科学、技术发明、科技进步一等奖获得者(第一完成人)。 二类人才: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中国青年科学家奖获得者;国家级教学名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获得者;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中宣部文化名家工程既“四个一批”工程入选者;国家级教学成果特等奖主要完成人(前3名);近5年国家自然科学、技术发明、科技进步主要完成人(一等奖第二、三完成人,二等奖第一、二完成人);具有相当水平的海外杰出人才。 三类人才: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奖;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省部级重大科研项目(研发平台)负责人;省学术技术带头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前2名、二等奖第1名);近5年省部级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技术发明、科技进步奖项目主要完成人(一等奖前2名、二等奖第1名);具有相当水平的海外优秀人才。 以上人才年龄一般不超过50周岁(1970年1月1日以后出生),特别优秀的可适当放宽。 | 学科学术骨干 (四类人才) | 学科专业建设急需的具有博士学位的副高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人员(副高原则上35周岁以下,1985年1月1日及以后出生;正高原则上45周岁以下,1975年1月1日及以后出生)。具有1年以上国外学习、工作经历、企业工程背景或博士生导师任职资格者优先。 | | 专任教师 | 1.博士研究生(副高及以下原则上40周岁以下,1980年1月1日及以后出生;正高原则上50周岁以下,1970年1月1日及以后出生)。具有1年以上国外学习、工作经历、企业工程背景者优先。 2.紧缺专业的优秀硕士研究生或大型企业、研究院成就突出的硕士研究生(学术型,30周岁以下,1990年1月1日及以后出生;副高及以上原则上35周岁以下,1985年1月1日及以后出生),英语通过国家六级考试(425分及以上或雅思6.0或托福80分及以上,其中,英语专业需取得专业八级证书,紧缺专业英语水平可放宽到大学英语四级),本科和硕士均毕业于211高校或所学专业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的高校或相关专门院校或国(境)外知名高校。 | | 实验教学与实验室管理人员 | 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学位(学术型或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30周岁以下,1990年1月1日及以后出生;博士原则上40周岁以下,1980年1月1日及以后出生)。具有企业工程工作背景者优先。 | 其它岗位 (辅导员、管理人员等) | 辅导员及管理人员等招聘方案另行制定。本校硕士研究生留校按照《安徽工程大学选拔优秀毕业研究生留校暂行规定》(校人字〔2017〕43号)文件执行。 | | 师资博士后 | 要求具有一定科研能力的博士研究生,能够胜任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工作要求,年龄原则上40周岁以下(1980年1月1日以后出生)。具体办法另行制定。 |
安徽工程大学2020年度引进人才待遇 | 人才类别 | 购房与安家补贴 | 租房补贴或过渡住房 | 科研启动经费 | 薪酬待遇等 | 配偶安置 | | | 学科带头人 | 一类人才 | 面议 | 面议 | 面议 | 面议 | 安置配偶工作 | | | 二类人才 | 160万元(其中安家费30万元) | 3.6万元/年(3年)、180㎡左右住房一套 | 理工:300-500万元 社科:150-300万元 | 年薪120万元 | | | 三类人才 | 100万元(其中安家费15万元) | 3万元/年(3年)、138㎡左右住房一套 | 理工:100-200万元 社科:50-100万元 | 年薪50-80万元 | | | 学科学术骨干 | 四类人才 | 70-75万元(其中安家费5-10万元) | 1.8万元/年(3年)或三年期过渡住房一套 | 理工:10-30万元 社科:5-15万元 | 按规定享受学校同等人员相应待遇或根据目标任务一事一议(含年薪制)。 | 符合学校相关规定,安置配偶工作。 | | | 专任教师 | 具有博士学位的副教授、教授 | 53-70万元(其中安家费8-15万元) | 1.44万元/年(3年)或三年期过渡住房一套 | 理工:10-12万元 社科:6-8万元 | 按规定享受学校相应待遇或根据目标任务一事一议(含年薪制)。 | 1.达到二档及以上条件或在校内认定B类期刊上发表科研论文的人才,配偶具有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学位,原则上35周岁以下,在有空岗的情况下,经考核合格,可安置工作;符合调动条件的,按规定报主管部门审批。 2.对于不需要学校安置且待业在家未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的配偶,给予最长5年(不超过退休年龄)生活补贴2000元/月)。 | | | 博士研究生 | 一档:理工类发表一类科研论文3篇(社科类二类以上4篇) | 60万元 (其中安家费12万元) | 1.博士立项建设/支撑学科及其它紧缺专业引进的优秀人才另增加购房补贴10万元 2.具有1年及以上国外学习或工作经历的另增加购房补贴10万元。 | 1.2万元/年(3年)或三年期过渡住房一套 | 理工:10万元 社科:6万元 | 基础待遇 | 浮动待遇 | 目标待遇 | | 1.享受副教授工资待遇3年,3年后按实际职称享受相应待遇; 2.享受学校相应教学科研奖励; 3.按规定享受芜湖市人才补贴1.2万/年(3年) | 1.近4年(读博期间),理工类发表中科院一区(大类)科研论文增加购房补贴2万元/篇(若为高被引论文或校内认定A刊上发表,增加3万元);人文社科类在校内A刊、B刊上发表科研论文,分别增加购房补贴3万元/篇、2万元/篇。
2.业绩超过一档条件的,理工类每增加1篇一类论文(人文社科类二类及以上)增加购房补贴2万元,上限5篇。 | 首聘期内,以安徽工程大学为第一单位在影响因子一区的期刊上发表论文1篇及以上或单篇论文影响因子10.0以上,或主持二类科研项目1项及以上,或获二类科研奖励一等奖(前3名)以上,增加购房补贴5万元(目标完成后发放)。 | | | 二档:理工类发表一类科研论文2篇(社科类二类以上3篇) | 53万 (其中安家费10万元) | 理工:9万元 社科:5万元 | | | 三档:一类科研论文1篇或二类以上2篇 | 46万元 (其中安家费8万) | 理工:8万元 社科:4万元 | | | 硕士研究生 | 租房补贴300元/月(3年) | | | 备注:1.以上引进的人才,均给予省直事业单位编制;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高层次人才,配备工作电脑一台。2.论文(不含会议论文)、科研项目等级别划分按照学校职称评审等有关文件规定执行。3.紧缺专业指马克思主义理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金融学、土木工程、外国语言文学等学科专业。 |
2.其它(1)购房补贴与安家费均为税后,正式报到入职后按规定一次性转入人才账户。首聘期内,发放总额的30%,余下70%部分以人才借款的方式发放,服务满10年后方可完全享受。学科建设与科研启动经费以资助项目形式下达。年薪制或协议工资按“一事一议”约定执行。 (2)学校重点学科急需引进的优秀人才且成果突出的(含师资博士后),可“一事一议”,实行年薪制。具体目标、待遇等由引进人才所在学院提出具体建议,报学校研究。 (3)对于具有较好合作基础并以团队形式(博士研究生以上人才,至少3人)全职来校工作的团队,待遇可在单个人才引进基础上上浮。对于跨学科且能在某一领域具备突破重大技术的人才团队,学校可根据工作需要搭建平台,并纳入校级平台管理。 (4)学校引进的优秀人才若符合《安徽工程大学“中江学者”计划实施办法(试行)》(校人字〔2019〕30号)有关规定,可申请享受中江学者相应待遇并完成相应岗位目标。引进人才首聘期目标待遇和中江学者岗位津贴就高享受。 (5)招聘对象中学科学术骨干(四类人才);或专任教师中达到二档及以上条件或在校内认定B类期刊上发表科研论文的人才,配偶具有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学位,原则上35周岁以下,在有空岗的情况下,经考核合格,可安置工作,包括编内(含享受在编同等经济待遇)、编外聘用;符合调动条件的,按规定报主管部门审批。其他人才的配偶原则上不予安置。对于照顾性安置配偶工作的,人才购房补贴分别下浮20%、5%。不需要学校安置工作的(配偶待业在家且未达法定退休年龄),在聘期内发放配偶生活补助 2000元/月,补贴时间最长为5 年(不超过退休时间)。人才调离学校或解除夫妻关系,其配偶应同时与学校解除人事(聘用)关系。学校妥善解决高层次人才随迁子女入托入学问题。 (6)对于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实行绿色通道,具体按照学校及省主管部门有关规定执行。 (7)学校对引进人才实行聘期考核制度,首聘期内(5年),学校对引进人才合同约定的目标任务进行年度考核、中期考核和聘期考核(其中,照顾性安置人才配偶的,目标任务适度上浮,具体以聘用合同为准)。年度考核、中期考核由学院组织,聘期考核由学校组织。 (8)硕士研究生首聘期3年,试用期1年(有工作经验的试用期3个月),试用期计入聘期内,试用期结束后由用人单位对其考核,考核合格则聘用;不合格则不再聘用。非教学岗位上新招聘的硕士研究生,原则上,四年内不得申请转岗和在职攻读博士。 (9)各学院可依据相关学科、科研平台及项目经费,给予引进人才配套一定的科研启动经费;报销人才来校面试考核差旅费用。 三、招聘计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