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各位考官,“没苦硬吃”和“没福硬享”是老一辈和年轻一代对于生活的不同态度,无所谓对错,立足于实际,两代人之间要做的更多是给予彼此空间,互相尊重对方感受。老年人经历过啃树皮、吃糠咽菜的艰苦年代,过度省钱 ...
各位考官,“没苦硬吃”和“没福硬享”是老一辈和年轻一代对于生活的不同态度,无所谓对错,立足于实际,两代人之间要做的更多是给予彼此空间,互相尊重对方感受。 老年人经历过啃树皮、吃糠咽菜的艰苦年代,过度省钱的思想已深深刻在了脑海里。他们的安全感来源于存款折里一点一点节省出来的钱,“勤俭节约,先苦后甜”是他们一贯奉行的宗旨。勤俭节约、吃苦耐劳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正是因为一代代祖祖辈辈的艰苦奋斗,才有了如今幸福美好的生活。然而,勤俭也须注重方式方法,倘若不合时宜,就会适得其反。如果为了省钱而不顾自己的身体、导致生病住院,这样下来不仅身体垮了,还花了更多的钱,最终导致“欲俭反奢”反而得不偿失。而年轻人生活在物质丰富的年代,在生活方式这一块早已不必如此艰苦。他们早早地看透了消费的本质,认为钱该花就花,不能亏待自己。他们也演化出了新一套“没福硬享”的处世原则,即喜欢把有限的金钱投入到性价比最高的享受中。譬如为了省钱吃顿泡面,结果加上火腿肠、埋个溏心蛋,再来几块午餐肉,加点肥牛,把光秃秃的泡面吃出“满汉全席”既视感,主打一个不能亏待自己。年轻人不愿意像老一辈人那样生活,未必是对勤俭节约的否定,而是想在有限的条件下让自己过得舒服一点儿。在如此快节奏的现在,“没福硬享”恰恰是年轻人的一种自我调节方式。当然,如果为了让自己享福,借网贷,超前消费,买超出自己能力范围之内的奢侈品,是攀比是炫耀,这样的“享福”则是万万不可取的。无论是哪种想法,适度就好。让自己的身心都处在一个平和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感到舒适并且可以长期维持下去。第一,互相理解,互相尊重。有些老年人习惯的行为,他们自己本身并不觉得苦,反而在干活中获得了价值感和自尊,只是年轻人看起来觉得苦,这是代际差异。多一些沟通,多一些交流,多一些换位思考,也就多一份平衡和谐。第二,加强宣传,积极引导。对于老年人错误的观念,错误的意识,媒体应积极宣传,子女应积极劝导,改变一些过分陈旧的观念,例如享受空调就等于铺张浪费。对于年轻人过度消费,超前消费,父母也应该正确引导,积极纠偏。每代人都会面临不同的时代挑战与考验,苦难不应该被歌颂,更不能用来比较。走出苦难的精神远比苦难本身,更值得被关注。正所谓,回头看,轻舟已过万重山,往前看,前路漫漫亦灿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