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辽宁沈阳沈北新区兴隆台街道是锡伯族群众一处聚居地。当地通过传承锡伯族传统文化,带动乡村振兴。非遗走进校园、挖掘民俗元素、发展文旅观光……乡亲们的生活更加多彩,日子也越过越好。6月的兴隆台,蛙鸣稻田,花 ...
辽宁沈阳沈北新区兴隆台街道是锡伯族群众一处聚居地。当地通过传承锡伯族传统文化,带动乡村振兴。非遗走进校园、挖掘民俗元素、发展文旅观光……乡亲们的生活更加多彩,日子也越过越好。 6月的兴隆台,蛙鸣稻田,花香扑鼻。在辽宁沈阳沈北新区兴隆台街道四龙湾村的非遗传习基地,几个身穿锡伯族传统服装的年轻人围坐在毡子旁,进行“嘎拉哈”。这是一项有着300多年历史的锡伯族特色文化活动。 锡伯族是我国历史悠久的古老民族。兴隆台街道位于沈阳市沈北新区的西北部,其前身是兴隆台锡伯族镇,是一个以锡伯族为主的民族乡镇。近年来,通过对锡伯族非遗的保护传承和深入挖掘,当地不仅保护了特色民俗文化,还推动了乡村振兴。 传统非遗丰富生活 “这金属小球叫‘码头’,用力向毡布上扔起码头,在其落下之前接住,谁抓的最多就获胜。”沈北新区锡伯族嘎拉哈协会会长关忠占告诉记者。 “以前家里也有这些物件,可不知道是做啥用的,这不,村里建了嘎拉哈传习基地,还组建了竞技队,获得了沈阳市少数民族运动会欻嘎拉哈比赛的3届冠军,给全村人争了光呢。”正在参加训练的年轻人张越一脸自豪。“除了参加运动会,我们附近的几个村屯也有比赛,主要是在春节前后进行。现在这个比赛成了我们村里最重要的活动。”关忠占说。 在盘古台村锡伯族灯官秧歌传承点,盘古台村书记关振东介绍起这项传统非遗,“灯官秧歌老百姓可欢迎了,村里还会组织活动,这可多亏了咱们的魏云兴老师。” 魏云兴是锡伯族灯官秧歌代表性传承人,在沈北新区文化馆工作了42年,致力于锡伯族灯官秧歌研究和保护,退休后又义务做起了灯官秧歌的传授老师,常年活跃在锡伯族的各个村屯,看着灯官秧歌从濒临失传到大放异彩。 “传统的锡伯族灯官秧歌一般有7人表演,服饰与道具有浓郁的锡伯族民族特色,唱词欢快活泼。”魏云兴说,“我们依托区里在村屯和社区建设的传习基地,让更多老百姓了解和喜爱锡伯族的传统文化,让锡伯族的非遗技艺融入老百姓的生活。” 民族技艺后继有人 “这幅剪纸上展现的,是咱们锡伯族特有的瑞兽,代表着吉祥平安。”在兴隆台锡伯族九年一贯制学校,锡伯族剪纸艺术传承人、美术老师张海艳正耐心地指导着孩子们学习剪纸。“剪纸是我们锡伯族文化传承发展的一种特殊途径,我小时候跟长辈学剪纸的过程中,听到讲不尽的民族故事和歌谣,所以想把民族特色文化传授给这些孩子们。” 在学校的1000多名学生中,锡伯族的孩子超过三成。锡伯族女孩擅长剪纸,而射箭则是锡伯族男子最为喜爱的体育项目。“我们2008年就在全省首开中小学射箭课,孩子们还挺争气,射箭队已经拿了将近100块国家级和省级的金牌,输送30多名运动员到辽宁省级射箭队。”谈到这些,锡伯族射箭队的辅导老师李丽梅面露自豪。 学校副校长马立志说,虽然是一所农村学校,可在这里,锡伯族文化展室、舞蹈室、剪纸室、刻布室、陶艺室、鹿头琴演奏室、室内射箭室等10余个锡伯族特色文化专用教室一应俱全。 锡伯族美术教师自编艺术校本课程,体育教师将锡伯族传统舞蹈改编为校编操,将传统射箭教程编成校本教材,通过组建锡伯族舞蹈艺术团、民族艺术社团、射箭队、民族礼仪队等团队,聘请锡伯族老人讲趣味历史课……锡伯族传统文化逐渐在孩子们心中扎了根。 民俗文化留住游客 “搞乡村旅游不只是让游客看看景,更应该能吸引他们,体验咱们锡伯族的传统文化。”在入选第七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的石佛一村,村党支部书记李英山说。 村中现存国内保存最完好、最集中的锡伯族特色民居,坡屋顶、支摘窗、跨海烟囱、万字炕式,以及锡伯族特色的牌坊和瑞兽,吸引着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这些特色民居仍有村民居住,它们是锡伯族传统文化的最好“导游”。 村里时常举办射箭、刺绣、贴花、剪纸等民俗活动。更让游客们流连忘返的是各种锡伯族传统美食:酸汤子、鞑子饭、豆面夹嘴、苏子盐饼、高粱米小豆干饭鱼肉汤…… 在兴隆台街道,广场、民俗展馆、民宿等具有锡伯族特色的景点已经连点成片,还有10个锡伯族院落的改造工程也在进行之中。当地围绕锡伯剪纸、锡伯美食等民俗文化,为游客提供内容丰富的文旅产品。 “兴隆台街道有27个锡伯族村,保留了锡伯族的饮食、服饰、民俗等比较完整的民族文化,有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38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4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项。我们将这些项目一一统计,深入发掘,并依据各村特色确定文旅项目和线路,下一步我们要以锡伯族民俗文化组团为重点,积极开展民俗体验、文化观光等项目。”沈北新区文旅局调研员仇兴辉表示。 原标题:乡亲们的生活更加多彩(解码·文化遗产赋彩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