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公务员考试论坛_安徽事业单位招聘_合肥/六安/蚌埠/淮南人事考试网-【尚优公考】

搜索

面试热点之290:43斤贵州女大学生去世,但善款问题绝不能随风而逝

2020-4-13 16:36 661

摘要:  背景链接吴花燕为公众熟知是在2019年10月。据媒体报道,她4岁丧母,18岁丧父,弟弟患有间歇性精神病,2017年奶奶也过世后,与弟弟和大伯一家生活。因为家境贫寒,长期节衣缩食,导致重度营养不良,加上身患重病,二 ...



背景链接



吴花燕为公众熟知是在201910月。据媒体报道,她4岁丧母,18岁丧父,弟弟患有间歇性精神病,2017年奶奶也过世后,与弟弟和大伯一家生活。因为家境贫寒,长期节衣缩食,导致重度营养不良,加上身患重病,二十多岁的她身高只有1.35米,体重最低时只有43斤。但她依然坚强、乐观,积极参加支教等公益活动。吴花燕的经历感动了无数网友。慈善机构9958救助中心为其在多个公益筹款平台上设立的筹款项目,几天之内就筹到了100万元善款。但很快,社交媒体就有人爆出有慈善机构以吴花燕之名筹款百万,但实际只拨付了2万元。这引起了公众的质疑。


最后/我将回到云贵高原/在贵州最高的屋脊/种上一片深蓝色的海洋/在那里/会有一艘丰衣足食的小船/带我驶向远方……”这是24岁的贵州女孩吴花燕写过的一首诗。这位体重只有43斤的女生于2020113日病逝,让所有听过她的故事的人泪目。




热点预测




贵州女大学生吴花燕,4岁丧母,18岁丧父,弟弟患有间歇性精神病,为给其弟弟治病,长期节衣缩食,导致重度营养不良,加上身患重病,二十多岁的她身高只有1.35米,体重最低时只有43斤。经历感动了无数网友慈善机构9958救助中心为其筹集了100万元善款。吴花燕去世后,有人发现,百万元善款实际只拨付了2万元到其治病的医院。对此谈谈的看法?



参考解析



慈善机构又称公益组织,是非营利组织,成立慈善机构的目的原本是为了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可是当前却时有慈善平台被报出些许问题,就如题目中所述吴花燕遭遇的情况,我个人认为像吴花燕这类群体绝不能成为某些人某些平台谋取私利的工具,公众的爱心,也绝不能变成某些人和平台的肥肉。这样不仅影响了受捐助者及时治疗的黄金时间,辜负了捐助人的信任,甚至导致恶劣的社会影响。要想改变这一现状我们一定要深究其原因,深挖其本质。究其原因无非有以下几点:

第一,利益驱使不仅仅是吴花燕,9958还被爆出利用多名已经去世的病儿募捐,或者截留社会捐款不拨给受捐者。根据9958的财务审计报告,2018年底,9958结余资金高达4亿多元,比2017年底增长了4300万元。这样巨额的利润势必会促使某些人会铤而走险。

第二,体制漏洞对于慈善基金的使用,慈善法第60条规定,慈善组织应当充分、高效运用慈善财产,并遵循管理费用最必要原则,厉行节约,减少不必要的开支。具有公开募捐资格的基金会开展慈善活动的年度支出不得低于上一年总收入的百分之七十或者前三年收入平均数额的百分之七十;年度管理费用不得超过当年总支出的百分之十。9958项目属于公募慈善基金旗下的项目,也应该遵循这一原则。但是9958是否遵守了这一规定,应该由第三方进行公正的调查,可是如何堵住这样的体制漏洞呢?

第三,监管乏力如此高额的善款结余是否符合规定?是否被有意囤积起来进行投资,将收益变为个人利益?此外,除了9958,也有其他一些机构打着吴花燕的名义募捐了45万元,并称已经将钱亲自交到了吴花燕手上,但是吴花燕及亲人都表示没有收到过这笔钱。这笔钱去哪儿了,也应该查清。相关的监管部门应该及时的尽职履职,强化监管力度。

要想改变这一现状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首先,宣传引导。媒体要及时承担起社会责任,积极的宣传引,纠正错误的价值导向,让一些人和平台明白一味卖惨博得网友同情,以获得高额捐款这样不仅是不道德也是违法的,中国古代就有狼来了的语言故事,我们不能竭泽而渔。此外,在当前这样一个充满正能量的社会里即使捐款给吴花燕的人,知道她的情况没有筹款项目描述的那么悲惨,大多也不会后悔捐款给她。

其次,健全体制9958项目属于公募慈善基金旗下的项目,也应该遵循慈善法第60条规定。但是9958是否遵守了这一规定,应该由第三方进行公正的调查,而第三方是否有落实责任,做到责任到人划清权责线。这就不得而知了,因此民政部慈善司需要根据这一情况即使完善和健全相关体制机制,通过政府对慈善组织的不断规范,使他们的公信力、透明规范等进一步提高。

然后,强化监管。从短期来看,媒介将公益组织的缺陷放大,大众对这些组织骂声一片,随之而来的是拒绝捐款等行为,公益组织与整个行业相关联,一个组织出了问题,大众对公益行业的信任度降低,影响了捐赠的积极性,出现了血荒、捐款量降低,最后受影响最大的实际上还是受助群体。民政部慈善司发布了《公益慈善捐助信息披露指引(征求意见稿)》,下一步还将陆续出台相关法规,对相关的民间慈善平台专门进行单独的监管。

总而言之,真实透明是公益事业公信力的基础。夸大卖惨,也许短期内能够博得公众的同情,得到更多捐款,但是长期来看,必然透支公益机构甚至是整个公益事业的公信力,削弱公益事业发展的基础。

官方微信

手机APP

微博

联系电话:400-310-320 官方微信:sygk100 邮箱:616060907@qq.com; ICP备案号: ( 皖ICP备2023002217号 )
Copyright © 2001-2020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官微:sygk100Discuz! X3.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