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1、辽宁:刷脸能查医保钱 村里能领养老金 近年来,辽宁各地人社部门推进社保业务经办信息化、标准化和规范化建设,利用手机应用软件、“惠农通”网点等形式,帮村里的老人在家门口领养老金,让城里老人看病挂 ...
![]() 1、辽宁:刷脸能查医保钱 村里能领养老金 近年来,辽宁各地人社部门推进社保业务经办信息化、标准化和规范化建设,利用手机应用软件、“惠农通”网点等形式,帮村里的老人在家门口领养老金,让城里老人看病挂号、缴费不再排大队,还集成各类民生服务,交电费、借图书、查询公积金,一个平台全实现。 2、湖南安化:一根网线带来乡村振兴图景 点点鼠标,黑茶、香芋等各类优质农产品,便可从湖南安化县的田间地头进入城市人生活;动动手指,仅靠一部手机,就可以对农作物生长状况实现远程监控……在安化,“互联网+”浪潮持续发酵,一根网线带来的乡村振兴图景正不断上演。 3、手机京津冀互通卡开办 去年年底,京津冀三地市民使用互通卡可以在三地公交、地铁领域刷卡乘车,但由于需要去指定场所办卡且异地充值受限,实际办卡人数有限。昨天,北京市政一卡通公司发布消息称,已经试点上线手机京津冀互通卡,用户手机需要具备NFC功能。如此,用户远程即可申领手机互通卡,并可在线上充值。 4、破解如厕等农村“老大难”,一号文件有方案 “厕所革命”“遏制大操大办”“三权分置”“造就更多乡土人才”……翻开刚刚发布的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一系列鲜活的关键词映入眼帘。山东一些基层干部和农民发现,过去农村的一些“老大难”问题,都在一号文件里找到了解决方案。 5、高铁订餐连送两次 孝心在高铁上延伸 近日,朋友圈被一篇名为《母亲坐高铁忘带手机儿子订餐传话:妈别怕》的文章刷屏。讲述了一位老母亲乘坐高铁忘记带手机,儿子无法联系上母亲,通过高铁订餐传话的暖心故事。 6、情暖千里归途:列车长自掏腰包 为民工补办卧铺票 一名在上海务工的贵州民工,带着刚做完开颅手术的儿子及妻子母亲一道乘坐列车返回贵州老家。民工为妻子和母亲补办了卧铺票,但自己舍不得再补。这一幕被细心的列车长看在眼里,随即自掏腰包,为民工兄弟补办了一张卧铺票。 7、九旬“慰安妇”受害者接受阑尾炎手术 2月1日,有志愿者前往广西桂林看望作为侵华日军“慰安妇”受害者的韦绍兰老人时,发现她有肚子疼的情况,随即将老人送往医院。经检查,97岁的韦绍兰老人患有阑尾炎并发生了穿孔。医院为老人进行了手术,术后,老人因为身体衰弱,急需一名相对具有经验的护工进行护理,在当地妇联及热心人的帮助下,仅一天的时间专业护工就赶到了老人身边。医生表示,如果不是志愿者及时发现,老人很可能出现生命危险。北京青年报记者了解到,目前全国已知的在世“慰安妇”老人仅剩7人。 8、绍兴摧毁首个“花呗套现诈骗”产业链 近日,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警方打掉首个“花呗套现诈骗”产业链,实现了从底层诈骗实施端到套现产品消化端的全产业链打击。专案组从广州、四川、湖北、天津及浙江等地抓获诈骗嫌疑人36人、套现诈骗中介7人、销赃嫌疑人1人,涉案金额达400余万元,遍布全国各地的受害人达3000余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