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公务员考试论坛_安徽事业单位招聘_合肥/六安/蚌埠/淮南人事考试网-【尚优公考】

搜索

面试热点之312:让每个孩子都拥有一个温暖的家

2020-4-13 11:44 645

摘要:  【热点概述】留守儿童,是指不在父母身边生活的儿童。他们的父母为了生计远走他乡离开年幼的孩子或一方外出务工另一方无监护能力、不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2012年9月,教育部公布义务教育随迁子女超1260万,义务教 ...

【热点概述】

留守儿童,是指不在父母身边生活的儿童。他们的父母为了生计远走他乡离开年幼的孩子或一方外出务工另一方无监护能力、不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2012年9月,教育部公布义务教育随迁子女超 1260 万,义务教育阶段留守儿童 2200 万。关于留守儿童的刻板印象有很多,比如懒散、打架斗殴、逃课上网等;事实上,坚强乐观、自信懂事、天真活泼也是大部分留守儿童真实生活的写照。“当我搬起砖头时,我无法拥抱你;当我放下砖头时,我无法养活你。”一句话,道出了不少留守儿童父母心底的无奈。2017年度《留守儿童心灵状况白皮书》显示,一半以上的农村留守儿童与父母一年见面次数少于 2次。而那些能够趁着暑假到城市和父母相聚的“小候鸟”们,却往往被困在出租屋中,经历着“二次留守”......


留守儿童不是“问题儿童”,但是父母的陪伴缺席,却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留守儿童在性格养成、教育发展、心理健康、行为规范等方面的状况。这说明,关爱留守儿童,更应该从物质层面深入到心理诉求和精神成长层次,他们的精神世界更需要浇灌和滋润。随着中国社会政治经济的快速发展,当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农民走入城市,广地的农村地区也随之产生了一个特殊的群体,大部分留守儿童处于 0-14 周岁,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父母外出打工后,与留守儿童聚少离多,沟通少,远远达不到其作为监护人的角色要求,而占绝大比例的隔代教育又有诸多不尽人意之处。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是家庭之伤,社会之痛。如何健康成长已经不仅是某个家庭、某个地区的问题,而成为全国性的社会问题。

【基础视角】


(一)谈影响


1. 留守儿童身心成长发展状况堪忧

(1)家庭和相应的社会保障是儿童身心正常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孩子是人的一生中具有可塑性的最好阶段,在这段时间如果对孩子的监护处于真空或半真空状态,他们失去家庭的监控和教育,其后果将不堪设想。


(2)由于农村“留守儿童”在家长、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链中出现“断层”,因此,极易产生生活失助、学业失教、行为失控、道德失范、心理失衡的倾向,形成一定程度的反社会人格。


2. 对社会稳定产生不良影响

由于缺乏监护,留守儿童法律意识淡薄,盗窃、打架斗殴、毁坏财物行为时有发生,带来诸多社会问题。


3. 留守儿童的权利实现状况堪忧

(1)各级政府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关注还相对不够,其父母不履行监护义务行为缺乏法律追究依据。


(2)留守儿童失去了社会的关爱、家庭的监控和教育,其基本生活、卫生医疗、计划免疫、义务教育等无法保证。留守儿童的人身安全也得不到保障,面临拐骗、打架、斗殴、抢劫、交通等方面的安全隐患。



(二)提对策


1. 政府层面:确保教育的公平公正、和谐发展

政府的责任主要是在政策层面上采取措施,确保教育的公平、和谐发展,这是政府的使命所在。首先,加大对义务教育的投入力度,尤其是农村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义务教育逐步实现全部免费,从受教育机会上确保留守儿童都要有学上。同时,加强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建设,切实有效地对留守儿童进行教育和管理,为此,政府部门要加大对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建设力度,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尽最大努力为留守儿童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


其次,要进一步落实有关法律、法规、保障留守儿童的合法权益,完善《未成年人保护法》,落实政府应担负的责任。


再次,打破二元制的城乡户籍壁垒,建立适应社会和谐发展的新体制。我国要逐渐改变现有的户籍制度,保障劳动力的合理流动,应制定优惠政策,采取配套措施,鼓励引导有条件的农民工融入城市,帮助他们适应城市的生活环境,接受留守儿童在父母务工所在地入学。


最后,要加强治安管理,严禁未成年人进入类似网吧、歌厅等社会娱乐场所,加强对社会治安的管理,有利于孩子身心健康的发展。


2. 家庭层面:创造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

家庭是教育儿童、少年最重要的场所,家庭教育对子女将来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农村留守儿童的父母,他们大多数文化程度不高,应十分重视孩子监护人的选定问题。如果夫妻双方同时外出务工,应尽可能把子女寄放在有一定学习环境,比较有文化的,并且有一定责任感,能更好地监督和指导自己孩子的亲朋好友处,如果没有相当可靠的人代为监护,父母最好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加强对留守子女的关心呵护。


3. 学校层面:充分发挥学校的教育功能,改善学校教育环境

学校应把“留守儿童”的教育作为专项工作,常抓不懈。各班级应建立起“留守儿童”个人档案,针对“留守儿童”的特点和需要,建立专门的教育管理措施,家长学校制度正常化、规范化 , 学校定期召开家长会,通过会议形式,交流管教“留守儿童”的经验教训,了解留守儿童生活、学习、交往中存在的问题,共同制定教育策略。


4. 社会层面:建立、完善农村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监护体系

留守儿童的问题不仅是教育问题,而且还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综合性的社会问题,仅依靠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力量很难彻底解决,需要社会各方面力量的介入。根据当前农村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社会的可作为是加强和完善农村社区教育组织或机构建设,充分发挥社区教育对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缺失的弥补作用,使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三位一体,互补共生。



官方微信

手机APP

微博

联系电话:400-310-320 官方微信:sygk100 邮箱:616060907@qq.com; ICP备案号: ( 皖ICP备2023002217号 )
Copyright © 2001-2020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官微:sygk100Discuz! X3.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