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背景链接】通过手机上传一张正面照片,给出一些个人信息,短短数秒就能收到面相评分和命运报告,号称“准确率达95%”“能看透你的一生”……最近一段时间,“AI算命”风靡网络,引发关注。与传统形式的迷信相比, ...
【背景链接】 【热点预测】 通过手机上传一张正面照片,给出一些个人信息,短短数秒就能收到面相评分和命运报告,号称“准确率达95%”“能看透你的一生”对于年轻人热衷这种“AI算命”谈谈你的看法? 【尚优参考解析】 破除网络迷信,监管必须与时俱进,找准病灶、标本兼治 从表面上看,以“AI算命”为代表的网络迷信,借助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进行图像统计分析,并按照程序输出模板结论。但仔细推究,其内核依然是迷信,本质仍是依靠笼统的、一般性的描述来让人信服,对应着心理学上的“巴纳姆效应”。正因此,对待不断改头换面的网络迷信,既应强化“硬”的一手,加强治理,坚决惩治相关违法违规行为,也应注重“软”的方面,加强引导,从根源上铲除封建迷信的土壤。 破除网络迷信,监管必须与时俱进,做到“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前不久,安徽某地公安机关侦破了特大系列网络迷信诈骗案,抓获涉案人员100名,涉案金额逾5000万元。这启示我们,无论迷信生成多少新变种,一旦滋生危害,相关监管措施都应及时跟进,彻底斩断黑色利益链。与此同时,除了事后的惩处,也应强化网络平台的主体责任,对用户进行必要的提醒和约束,努力做到防患于未然。 破除网络迷信,防止“算命”这类迷信活动卷土重来,还得找准病灶、标本兼治。在严厉打击违规线上迷信活动的同时,我们还应弘扬积极向上的价值理念,大力倡导科学精神,让“算命”把戏无所遁形、没有市场。《荀子》有言:“相形不如论心,论心不如择术。”相面、算命,改写不了命运,只有顽强拼搏、艰苦奋斗,用汗水去浇灌梦想,才能梦想成真。也应看到,公民的科学素质是衡量创新型国家的重要标准。调查显示,近年来公民整体科学素质水平稳步提升,但全民科普仍需久久为功。 破除网络迷信是一场持久战。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亿万人民的科学素质、文明素养必将持续提升,不断激发相信科学、破除迷信的正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