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全国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卷(初级中学)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字母按要 ...
全国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 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卷(初级中学) 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字母按要求涂黑。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注重语文的人文性、实践性和民族性。 B.语文教育需要尊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和个性化的理解。 C.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D.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1.【答案】D。解析: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应特别关注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学生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 2.《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即提出了课程总目标,又提出了课程的阶段目标,下列对于课程总目标的理解及表述不正确的一项的是( )。 A.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突出了语文课程的实践性本质。 B.课程目标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设计。 C.九年背诵优秀诗文260篇(段)。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 D.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 2.【答案】C。解析:背诵优秀诗文240篇(段)。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 3.《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中关于第四学段阅读的课程目标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 B.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分析、解决疑难问题。 C.阅读由多种材料组合、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能领会文本的意思,得出有意义的结论。 D.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3.【答案】A。解析:A项是第三学段的阅读课程目标。 4.《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提出: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下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B.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 C.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 D.使他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完美的人格。 4.【答案】D。解析:《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使他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5.《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倡导教师恰当应用多媒体。下列教学中对于多媒体应用的阐述不正确的是( ) A.播放与教学有关的音乐,可以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B.使用课件,展示讲解的内容,呈现问题及答案,可以减少板书,提高课堂效率。 C.展示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图片,可以增强课堂的直观性和形象性。 D.播放由教材改变的名家视频,可以丰富学生的视听感觉,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5.【答案】B。解析:试用课件展现讲解内容,可以方便教师,提高课堂效率,但是课件只是辅助工具,所以板书是必不可少的,不可以减少。另外,用PPT直接呈现问题的答案,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学生很容易处在一个缺乏抽象思维的教学空间。 |